今年,短影音正式成為「最被社群用戶注目的社群規格」,為什麼我這麼說呢?
從一開始大家開玩笑地「O音一響,父母白養」,直到2021年YouTube Shorts的誕生,甚至是2022年社群王者Meta旗下的Instagram也重磅推出Reels,正式宣布加入短影音市場大亂鬥,著實讓社群短影音的內容規格奠定了穩定的地位!甚至連Instagram負責人Adam Mosseri都承認「致敬」TikTok,可見短影音已成為社群中不可被忽視的存在。
短影音趨勢也間接養成了一股新形態的觀眾:
・目光容易被更華麗的特效吸引
・對於專業及枯燥的內容忍受度極低
・沒興趣甚至直接無情滑走略過
相信我不是只有社群貼文受到衝擊,連帶音樂及影像產業製作出來的作品或廣告,產出的作品長度都越來越短,拍子要有記憶點、畫面要夠炫砲、台詞要簡絜直白,才有機會殺出重圍!
而觀眾對於資訊注意力越來越短暫,你還想繼續堅持強力推銷嗎?
經營內容越來越不容易,絞盡腦汁做的內容,數據顯示卻是慘兮兮,但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撥出預算作內容了,產品卻一隻字不提真的覺得好吃虧嗎?換個角度思考一下,繼續往版上丟出商業廣告文才是真的吃虧!沒有觀眾哪來的流量?沒有流量哪裡來的漏斗轉單?
好想重回焦點搖滾區,好想要讓觀眾有讀有回!
那我們又該怎麼做才能跟上趨勢變化呢?
- 這三點大忌記在心裡,避開它們就可讓品牌重新回到觀眾眼前,站回社群舞台焦點:
一、且戰且走亂槍打鳥,休怪網路聲量一去不回頭!
內容也是需要策略的,拉長線佈局規劃!在規劃內容時可以先決定季度/年度社群目標,再進而規劃每月活動及主題,依照季節、時間、節慶的不同做出主題變化。在內容為王的社群世界裡,可以忍受你跟風隨流量起舞,卻不能忍受你偏離粉絲期待或是社會正義,小則失去粉絲信任度,大則一不小心便會走向社群公關危機,因此習慣走到哪做到哪的品牌要小心了!內容如果沒有循序漸進的透過廣告數據測試題材,是沒辦法很有邏輯的進入消費者內心,無法留下深刻印象,當然在關鍵選購抉擇的那一刻也不會想到你的品牌!
二、對粉絲一視同仁,小心顧此失彼兩頭空!
我們在規劃內容時,針對內容會分眾經營,且要切的非常細緻。主要是因為市場環境的趨勢變化,粉絲都希望他是獨一無二的存在,在跟品牌互動的過程中也期待可以達到「個人化差異的服務」,你可能會想:哪有可能滿足每一個粉絲?的確!我們不可能滿足千千萬萬的粉絲,但我們可以將粉絲細分出忠誠度的程度排行,想想看自家品牌的消費者類型有哪些?在搭配使用不同的行銷方式及話題內容去刺激受眾!
受眾的品牌忠誠度決定你的廣告成本花費程度:淺層粉絲>中層粉絲>深層粉絲
- 1.淺層粉絲:路人粉且沒有急迫需求者
- 溝通成本通常較高,建議以大眾皆可接受且喜愛話題著手,作為觸及破冰的敲門磚,內容有趣為主要目標,商品置入的比例要大幅降低。
- 2.中層粉絲:熟悉但沒有固定愛用者
- 可用情境方式預設受眾立場引誘互動,未消費者設定關鍵選購的記憶點。
- 3.深層粉絲:非你不可、非你不用者
建議可以建立同領域中的專業形象,要讓忠實粉絲持續相信且堅信不移,他們的品味就是這麼好甚至是獨一無二,內容可以讓商品特色加上專業知識,增加商品的附加價值!
當然貼文比例與社群資源也需要分配,就看你的計劃中哪個目標最重要囉!
三、檢視一下自己是在操作數據,還是被數據綁架?
因萬惡演算法持續演化,廣告市場已變成我們不可控的大環境,在行銷圈裡大家都知道「在Meta世界裡沒什麼絕對,連演算法更新都是看心情!」,但是不投廣測試也無法判定素材到底有沒有真的深入人心。所以我要告訴你,除了廣告投放之外,背後的策略才是你真的能夠操控的變數,才更需要時時刻刻檢視自己的經營狀態:
✔ 素材內容是否貼近費者生活?
✔ 購物流程是否無障礙?(詢問一下你的客人最準確!)
✔ 產品本身是否有解決消費者的困擾?
✔ 公司內部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因應市場做彈性的調度?
記住!雖然短影音是社群趨勢,也確實造成觀眾的閱讀習慣改變,但貼文內容仍是品牌能經營粉絲最強大的工具,內容不易遺失、較容易被記住且追朔、可以持續跟消費者溝通。
而你要注意的3大守則是:
・訂定長線社群目標,不偏離要溝通的品牌理念!
・將粉絲分眾經營,精準給觀眾想要的!
・解讀數據前務必先檢視行銷策略!